html模版網約車合法未不能保證滴滴"安全" 四重風險仍存


“網約車合法”並不能保證滴滴的“安全”。

網約車的一隻靴子在近1個月前落地,但出行領域的暴風雨似乎並沒有小太多。

7月27日,交通部等七部委公佈《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》,明確瞭網約車的合法地位之後,滴滴、中國優步、神州專車、易到等均稱“支持新政,要依法運營”,整個行業看起來也一片歡騰。

但這1個月以來,落地的政策靴子背後,更多隱藏的風險開始浮出水面。

與優步(Uber)中國合並的滴滴首當其沖。超過9成的市場份額引發壟斷質疑,紛繁復雜的VIE股權結構帶來投融資和監管的不確定性,網約車新規在地方落地細則的差異更是讓市場格局陡增變數。

新規離正式實施還有不到兩個半月,重重風險就像不定時炸彈,隨時可能引爆。

未能消除的四重風險

接近滴滴的人士對《財經國傢周刊》記者說,政策落地當天,程維表示,大傢先喝杯香檳慶祝一下,然後等待解決更麻煩的問題。

麻煩很快到來。

公開消息稱,蘭州市城市交通運輸管理處日前宣佈,蘭州已經制定出相關政策落地細則,對網約車實行數量控制,留給網約車的數量大約在3000輛左右。

此前,根據滴滴公佈的數據,滴滴平臺上有1500萬註冊司機,覆蓋全國400個城市。對網約車數量控制意味著,不少網約車司機將被排除在外,無法從事這一行業。

這等於又回到瞭老路。背後原因是,出租車行業不是全國一盤棋,每個地方公司背後都有地方政府的監管,新規中關於網約車的具體管理標準和營運要求也都下放給瞭地方。

在此背景下,包括滴滴在內的眾多網約車平臺,也將進入新一輪的博弈,在傳統出租車行業競爭和社會安全因素考量下,這會是一項艱巨的挑戰。

新規落地難之外,另一重風險來自它與Uber的博弈。雖然吞下後者中國子公司,但博弈顯然會更復雜,雙方未來在美國資本市場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。

按照公開的信息,滴滴和Uber中國的交易完成後,滴滴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,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。其中,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.89%的股權,但擁有滴滴17.7%的經濟權益。

而滴滴背後的終極公司註冊在開曼群島,名叫Xiao-ju Kuaizhi Inc.(簡稱“小桔快智”)。作為滴滴境內公司的核心,“滴滴系”的旗艦公司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嘀嘀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及註冊地在天津的滴滴(中國)科技有限公司。

權益的互換和典型的VIE架構意味著,滴滴與Uber的競合關系,無法消除雙方在資本市場上的角逐。至少在美國,Uber的光環會給滴滴的上市路帶來不小的麻煩。除非它拆除VIE,回來國內IPO,但這無疑會抑制它的估值。

VIE架構還有一層風險。那就是網約車的監管涉及復雜數據,本地監管部門要求所有數據都必須落在本地,服務器架設在本地。而VIE架構,決定瞭一旦滴滴在美國上市,它在資本市場將面臨中美兩種監管體制的博弈影響。

而最新一重風險,也已經暴露。那就是公司股權過於分散。滴滴經過最新一輪融資後,管理層股份已稀釋到8.40%。員工持股10%,騰訊和阿裡分別持股11.4%和9.5%,剩餘股東持股比例均不超過5%。這意味著,滴滴管理層的話語權面臨重大挑戰,可能存在投票權的風險。

也有業內人士分析,滴滴或不排除復制阿裡合夥人制度,然後登陸美國。但它畢竟不同於阿裡,這會波及更多現有股東利益。

當然,即使這些因素都能化解,宏觀面也未必配合。美國正在經歷IPO寒冬,一份IPO研究報告顯示,2015年下半年,僅51傢公司完成IPO,直到今年4月,美國才迎來2016年首個科技IPO案例。

更深的挑戰:模式中的隱患

更深層次的隱患,從滴滴誕生的那天起就已埋下伏筆。

和淘寶的策略類似,滴滴通過構建司機、私傢車、乘客的主體交互關系,打造瞭一個開放式平臺,為自己創造瞭巨大的流量。這使得滴滴在過去的2015年,完成14.3億的訂單量,僅從這個維度來講,滴滴已成為中國第二大互聯網交易平臺。

但是,這樣的交易量卻是建立在不斷開辟新業務的基礎上。去年2月,滴滴快的合並後,增速放緩,為使用戶下載量提升回攀升軌道,滴滴相繼推出快車、順風車、代駕等業務,其旗下巴士業務“滴滴巴士”也於2015年7月正式上線,通過產品迭代,豐富產品矩陣。

這些看似充足的產品線,表面上為滴滴帶來瞭巨大的流量和大數據資源,但實際上,滴滴的每條產品線都拓展不深,在政策還沒有監管到位的條件下,極易產生隱形成本。

另一方面,和剛剛上市的神州以及體量較小的易到相比,規模台中申請商標費用更大的滴滴顯然面臨著更大的資金壓力。

從滴滴、快的大戰到阻擊Uber之戰,長期以來,一直靠“強補貼”來籠絡司機和用戶的滴滴,不僅沒有實現共享經濟本應實現的“零邊際成本”,反而擴大瞭開支成本,導致盈利模式不清。

現實情況是,隨著滴滴體量越來越大,投資者將會越來越謹慎,畢竟,投資一傢“獨角獸”的巨額成本與扶持一傢隱形“獨角獸”相比,後者投入少、風險小且見效快。

因此,今年6月份,在完成一筆巨額融資之後,滴滴創始人程維明確表示,“所融資金將主要用於新業務,不再進行大規模補貼”。




這也是為什麼從6月底開始,滴滴在不同的城市開展幅度不一的價格調整,乘客端普遍漲價,在北京、上海等一線城市已上漲30%。同時,滴滴對司機的補貼也下調瞭70%。這也就意味著,滴滴打車與正規出租車相比的低價優勢已在悄然流失。

更糟糕的是,除瞭資金,滴滴並沒有能夠真正阻擋對手的護城河,目前專車司機和打車平臺關系松散,很多專車司機同時用多個打車軟件進行搶單,且更青睞補貼高的平臺。專台灣商標查詢於一項業務,或者同樣擁有高補貼的對手的進入,將對滴滴形成巨大的威脅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政策的支持和赴美IPO成瞭滴滴熬過壓力期僅有的兩條通道。這兩條通道,一條已經打開,但充滿瞭不確定性,另一條則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。滴滴的當務之急,或許應該回到原點,先想想辦法,熬過這場政策、資本、競爭等不利因素交織而成的暴風雨。



本文來源:財經國傢新聞網 作者:李雲蝶

責任編輯:鐘齊鳴_NF5619

台中商標註冊代辦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
arrow
arrow

    kki080k4y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